作者:袁征
來源:周到
日期:2022年12月6日
?鏈接:http://wenhui.whb.cn/zhuzhanapp/xinwen/20211204/437413.html
11月5日,《第24屆全國新概念作文大賽獲獎作品選》新書分享會在思南讀書會舉辦,此次活動舉辦時間正逢“新聞晨報·周到”杯第25屆全國新概念作文大賽初賽征文倒計時歸零前一周,不僅是對上屆賽事的一份回顧,也是為新一屆賽事熱場。
走過25個年頭的新概念作文大賽,全程經歷了新世紀頭20年翻天覆地的媒介革命,見證了在數字化交付式的互聯(lián)網崛起之下,傳統(tǒng)文學面臨的嚴峻挑戰(zhàn)與變化。正如新聞報社黨委書記、社長黃瓊在活動致辭中所說,媒介與文學之間比歷史上任何時候都具有因果關聯(lián),每一屆演進不僅改變了文學傳播,也改變了文學創(chuàng)造和生產。伴隨著AI時代的來臨,文學的無限可能性正變得更加無邊無際。呵護好文學的種子,為廣大青少年創(chuàng)造良好的創(chuàng)作環(huán)境,是文學界與媒體需要共同肩負起的責任。
對這種變化感悟更深刻的,無疑是新概念作文的直接參與者。大賽評委之一,華東師范大學中文系副教授、語文教育研究中心研究員倪文尖在分享會上表示,新概念已經逐漸成為當下時代轉型的某種表征,是觀察年輕人,觀察當代中國的一扇窗。透過這扇窗觀察當下青年人的寫作,可以看到了中國之大。倪文尖同時還指出,新概念盡管有著“作文”之名,但它和與文字規(guī)范為目標的中學語文教育是兩條并行的路。不能夠以新概念來看作文,更不可能以作文的標準來看新概念。語文成績優(yōu)秀的苗子,和在新概念里脫穎而出的苗子,需要用不同的思維去培養(yǎng)對待。倪文尖期待,新概念作文對語文教育的沖擊,到今天仍然還是有價值。同時,新概念和中學語文教育之間也需要更為良性的互動。
《收獲》雜志編輯、青年作家吳越是第三屆新概念作文大賽的一等獎獲獎者。她的經歷似乎印證了倪文尖的觀點:在新概念獲獎后,高考語文扣分最多的正是作文。吳越認為,語文學習特別好的學生,將來未必要從事文學創(chuàng)作。同樣,文學創(chuàng)作方面的才能也未必在中學、大學等年輕時代就能顯現出來。青年作者盡管在新概念中證明了自己,但一定要避免過早標簽化。吳越說,通過《第24屆全國新概念作文大賽獲獎作品選》這本書,可以看見年輕學生們的內心,看到他們現在在體驗什么,由此想到今后的社會可能會經歷什么。每個不同的人生都會在新概念里開個頭,后面自己怎么去書寫,重點是要坦然自我。
《第24屆全國新概念作文大賽獲獎作品選》由中國中福會出版社出版,副社長陳蘇寄語新一屆大賽的青年作者們,無論是怎樣的寫作主題,真體驗特別重要的,且永遠是寫作的基石,也是作品的靈魂。青年作者需要更多關注外部世界,更多從我走向我們,而能不僅僅重復在寫我和我的故事。當把個人的體驗放在更宏大的時空,尋找自我與現實的鏈接,以及對話,這樣的作品才能走向一種宏闊、成熟。
“新聞晨報·周到”杯第25屆全國新概念作文大賽初賽征文已于今年5月1日啟動,將于11月10日截止。